更多服务
我还在隔离,公司却要倒闭了
日期:2022-05-24 浏览
1
疫情对全行业的影响陆续显现 生活好难。
成年人活着更难。
认识的一个兄弟在2019年时买了恒大的房子,每月要还贷3900,家是农村的,条件一般。
他从2020年分别经历了恒大濒临破产房子还没盖完,公司濒临倒闭债务缠身,重新换城市租房房东临时变卦流落街头,找到新工作后刚就职就碰到21年底本省疫情又没了工作,22年重整旗鼓重新租房子准备找工作又碰到东三省疫情4月份了还在家里蹲。 可这兄弟明明都那么惨了,之前还借钱给另外一个朋友几万块钱。
后来,那个借钱的人失联了。
因为这个兄弟自身也很困难,他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人,结果那个找他借钱的人因为疫情已经破产,身上真的没有一分钱了,房贷断供,车也卖了,连媳妇都回娘家吃饭了(节省开支)。
两个人相顾无言,坐了一下他就走了。
没有办法,他说。 朋友说,疫情这几年年,本该越发平常心的,但从今年开始却变得越来越魔幻。
作为创业者,如履薄冰,艰难维生,压力大到每天都在掉头发。
想起前两天看的一个新闻,说今年养小龙虾的惨了。因为一个大城市每年就要吃掉上万吨小龙虾。疫情一来,各种封控,小龙虾这种不那么刚需的食物一下子消耗量就下来了。 这件事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一,部分养殖户会破产;第二,他们雇的工人会失业;第三,当地税收会减少。 而且这个损失很难弥补,因为这是季节性产品——很多食材都是这样的。每年赚钱就这么几个礼拜,或者几个月。 接下来小龙虾会减产。
有些人平时吃的一部分蛋白质是小龙虾,比如这顿饭吃了很多小龙虾就不吃肉了。但是没有小龙虾吃了,就都吃猪牛羊鸡这种大路货,从而导致这种肉类的需求量增加,价格升高。 
这就像当各种食物零食很丰富的时候,很多人可以每天都不吃主食。但什么都没得吃的时候,人会吃掉很多很多的主食。粮食就会显得不够吃。 “吃饱吃好”的成本增加了,大家会减少消费,企业收入会减少。
商业进一步收缩,税收也会减少。 税收减少,以前一些稳定收入的工作人员收入也会受影响。
比如公务员、体制内可能也会降薪。 小龙虾只是各种被影响行业中的一个。
实际上受到影响的行业绝不是只有小龙虾。
这个疫情要结束已经不是再有一年两年就能结束的了,身边做民宿弄旅游行业的朋友都已经一屁股债了,而大量的零散工,特别是建筑装修行业,都是干一天活拿一天工钱。
没干活就意味着没收入,没收入,房贷车贷及各种账单,拿什么还?大概率,违约。

疫情让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员工可能还在隔离中,公司却倒闭了。


这不是玩笑,多少小微企业的老板,债台高筑、失业破产。

这些年都政府疲惫不堪,企业单位也疲惫不堪…三年抗疫,反复爆发真的让人很累。
时代的雪花飘来,落在每一个人头上都成了一座大山。

2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如何突围
疫情这几年,中小微企业俨然成了最难的市场主体。
据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的数据显示,34%的中小企业账上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
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93%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停工停业拖延生产进度、原材料等供应链供给跟不上、订单执行延后等。
之前有很多知名企业主的纷纷“诉苦”,都真切地反映出现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可以没有利润,但绝不能没有现金流。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积累少、实力弱。在形势好的时候,有收入就有利润,但是在眼前的疫情时期,市场萧条、环境资源冷淡......
小公司小老板现金流一停,可能等开封之日就是倒闭关门之日。

新型冠状病毒成了2020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
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
破产、失业、毕业生...... 工厂关停、公司关门、商超歇业…除了少部分能远程办公的,大部份企业及个体都被困住。没有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今年破产、失业现象将极其严重。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
如果大批企业都不在了,就会有更多的人,还没来得及“入学”,就永远的“毕业”。
除了一线的医护人员,企业家们的日子普遍艰难,房租、工资、收入……这些都在考验着一家企业的生命力。
尤其是贡献了60%以上的GDP,解决了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的中小型企业,如何闯过这次疫情,化危为机是重点。
黑天鹅的出现,给实体店老板深深的上了一课,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但是回过头想想,小微企业的困难是否该全部归咎于疫情呢?

想起来有个做旅游业的朋友说过的几句话。

 “中国旅游行业三十年之路实际上缺少本质的创新,没有经历过真正困难的时期,这次要伴随大环境低迷和疫情影响走入低谷了,没有疫情,本来也是正常趋势,这是行业成长周期必经之路。 所以,意识到这一点的企业,如果你发现缺少了你,这个行业也没有什么变化,你就直接倒闭吧。 在今天忙乱之余,在存活之际,对于创新,战略,组织,技术变革的需求要重新理解。企业增长才是正路,变革与创新是大方向。”


诚然,疫情这三年的形势基本已经确定,对旅游业的伤害包括出境游的伤害尤其大。
中小微企业难吗?难。
但他们的难,需要他们自救,说白了,如果自救不了,那完蛋就行了。
连老百姓都知道好年景要多打粮、多存粮,以备荒年不时之需。
可有些中小微企业的老板,都习惯在风调雨顺时做大,盲目扩张,不知道存粮。
再说,把这种经营风险,转嫁给政府,而不反思自己的经营本身,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值得同情的。
无论成熟还是新创企业在今年可能对于生存的诉求大于一切。但这就是半年一年内的核心短期问题和诉求。 但,困难时期的重新制定战略,重启创新对于每个行业都尤其重要,砍掉貌似挣钱但实际鸡肋或者消耗资源的产品线是主流,集中优势资源做单点突破,保存实力。 节流并创新是长期趋势,行业对于创新的诉求会逐步明朗,我相信,少数聪明的老板已经有这个意识会开始探索起来了。

3对于打工人来说又该怎么办?
因为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遇到了“凛冬”。 大部分企业都处于观望的状态,而各大平台的企业岗位需求都有显著下降,现在的求职环境很严峻。
网上有一个这样的讨论:2022年的职场大环境适合裸辞吗?怎么说呢,我觉得尽量不要裸辞,但可以谨慎一点跳槽。
除非自身经济够硬,有家里人帮扶等等。否则,纯粹的裸辞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大,绝大多数人的存款,是撑不过 6 个月的,房贷、车贷、日常开销等等。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被封了三个月,你没有工作没有基本工资的情况下能 hold 住么?
急都急死了吧。 有人说什么反脆弱,在说疫情不是失业的理由,经济不好照样有公司开着。 这不是废话么,饭都吃不上了还搁那反脆弱呢,僵尸硬挺么? 现在的大形势,跟大多数人的能力和选择没关系,今年大环境真的差,就是古人说的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有些人裸辞是为了找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但是现在岗位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企业一定是要看性价比的,跳槽涨薪这条路可能已经半堵不堵了。 有些人裸辞是为了休息一下,未来找一份更轻松的工作,甚至宁愿降薪,但是后来发现大环境不好,不管大小公司都被迫内卷,想要轻松安逸,似乎也不能了。 没有人能够独立于大浪潮之外。 与其裸辞、跳槽,不如想想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自己能够抗住多大的风险,能够在主业之外干点什么,当下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可以怎么优化。 我之前听过很多咨询,我感觉大家的问题并不是收入不高,而是自己的安全点不够大,要么是没用的花销太多,要么是纯工资收入,要么是职业发展没前途…… 其实人赚多少钱都没够,还不如做下来想想,应该怎么提高副业收入,比如做自媒体,抖快、小红书;比如技术兼职,剪辑、写作、带货;比如盘一盘手上的资源看怎么变现。 总而言之是要放大自己的势能,增加自己跟别人链接的能力。 要么是优化支出结构,看怎么能砍掉那些大手大脚的消费支出,从今年开始量入为出。 成年人还是应该功利一点,大家都是为了多赚点钱,过得开开心心,如果因为裸辞两者都得不到,那还图啥呢?

4写在最后
对于我来说,相对于失去一定程度的自由,更害怕看到街道的空荡萧条、了无生机的样子。
熟悉的店铺一家家倒闭,裁员比、失业率也不断增加。
也不知道在看不见的背后有多少家店铺悄然无声地消失......家门口原本之前看起来还算是繁华并充满生机的商业,现在两边的商铺张贴各种招租信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无论是小企业还是个人,希望此时选择自我放逐自我沉沦的人,一定要明白:疫情是总归要过去的,未来的日子还长的很,你现在沉沦了,以后也就很难站起来了。
一定要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千万不要摆烂,静静等待疫情过去的那一天。
最后,愿疫情早日结束,各行各业早日渡过这黑暗时刻。
“不忘初心”,希望这四个字能激励你我。
共勉!

作者简介:大阎,三茅网主编,社会主义接班人,爱挖职场人文蹲坑读物。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