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夏日高温天天见 预防中暑有妙招
来源:【肇庆中青人才网】 日期:2014-06-04 浏览

 

近日,北京南郊观象台温度升至40.2℃,天津38.7℃,石家庄42℃,突破1951年以来5月份最高气温极值。此外,云南元阳县政府27日更是发布《高温打破历史极值》公告,5月20日当地两名50多岁男子因中暑引起并发症死亡。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出游防暑防晒小窍门,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避暑!

夏季如何防中暑

1、尽量穿着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

白色、浅色或素色的衣服吸热慢,穿着凉爽,还可以反射太阳光,不易中暑。

2、戴帽子

由于头部和颈部的血管非常靠近皮肤表面,使人容易从这些部位快速地吸热或散热,因此在选用帽子时最好选用透气功能好且能遮到颈部的帽子。另外在选用帽子时应尽量选用隔热草帽,因为纺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的,里面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另外,草帽对阳光还有一定的折射作用。

3、避开烈日

对于那些已发生中暑衰竭的人尤为重要,否则,体温将持续升高,即使此人正处于休息状态,且一边补充水分也不例外。某些人在休息数小时后,再回到太阳底下,仍有可能复发,不得不谨慎。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旅游活动。

4、多喝盐开水多吃蔬菜水果

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而多喝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防中暑。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另外多摄取水果及蔬菜,水果和蔬菜中含丰富的水分及均衡的盐类,可以补助人体失掉的盐分。

5、勿打赤膊

打赤膊容易吸收更多的辐射热。当你开始流汗,通风的汗衫反 而有消暑的作用。 一旦你的汗衫被汗水浸湿了,应尽速脱下清洗。以免汗水里的 盐分风干后,影响汗衫的透气度。记得换上干净的汗衫。

中暑急救的四个步骤

1、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中暑病人,高温条件下先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平躺,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降温

不管是用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将患者搬运后首先就是为其进行降温。用一盆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也能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药物降温。

3、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乃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若是家里有中暑的患者,能够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医治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按穴

要是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中暑后的患者应在凉爽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段时间,别着急返回工作岗位等,未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后饮食四大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中暑的几种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2、轻度中暑:

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宝宝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

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中暑最常见的四种危害

1、热衰竭

由于人体持续暴露在高温下失水失盐过多,常表现为疲乏无力、极度口渴、烦躁不安、极度虚弱、食欲不振、头疼、恶心、呕吐和腹泻,重症者出现脸色苍白、面容憔悴、皮肤冷而弹性差、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微弱且缓慢和血压降低等。

2、热射病

医药代理网解析高温使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易致全身无力、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皮肤灼热、干燥,多数人因汗腺疲劳以致功能衰竭呈无汗症,老年体弱者更易发生。

3、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损失过多的钠盐,发生水盐平衡失调,又因大量饮水而不补充盐分,致使水分进入肌肉组织,产生肌肉痉挛性疼痛(抽搐),痉挛以腓肠肌最为明显,体温正常或仅为低热。

4、肾功能衰竭

药品招商表示常由脱水、横纹肌溶解、低灌注、溶血产物过多和尿酸盐等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应做好防暑工作,在中午高温时间段尽量避免外出,同时应该随身带一些防暑药品,从而可以及时的服用药品预防中暑。

预防宝宝中暑的两个招数

招数一: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如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中午和午后(11~14点),尽量减少带宝宝外出,并适当宝宝午睡的时间,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

招数二:如遇带宝宝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让宝宝在太阳下长时间曝晒,并注意到阴凉下休息。

宝宝中暑的应急处理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宝宝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快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是: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

4、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宝宝中暑后处理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过量饮水

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反而会使宝宝大汗淋漓,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还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是得不偿失。

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饮水,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误区二:过量进食

中暑后不能让宝宝吃油腻腥的食物,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正确的做法是:应尽量让宝宝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误区三:冷食伤身

有的父母发现宝宝中暑后身体很干渴,特别爱吃冷饮和瓜果类食物,就满足了宝宝的要求,让宝宝大吃特吃。其实这样做对宝宝的身体有害无益,因为中暑后这两样东西都不能多吃,因为凉性食品会损伤宝宝的脾胃。

正确的做法是:可以给宝宝喝一些鲜果汁。

观看赛事防中暑可带自制饮料

夏天当人出汗过多时,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该及时地补充数量充足的盐分、矿物质和维生素,这样才能确保人体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下面,教您自制防暑饮料。

1、食盐、蜂蜜、冰糖、茉莉花茶:每1000ml水兑5g食盐煮开后,放入冰糖一两,茉莉花茶5g,自然冷却晾凉后,加入一汤勺新鲜的蜂蜜即成。

2、绿豆、白糖、菊花凉茶:绿豆适量,白糖2两,加水煮至崩花后,用纱布将绿豆滤去,在液体内加入菊花3个,自然冷却后放入冰箱里“冰镇”即可。

3、白糖、西瓜汁凉茶:西瓜半个,将瓜瓤榨汁,加入白糖1两,再兑入白开水2斤,加入半汤匙食用盐,搅拌均匀后即可。

4、玉米茶:新鲜玉米2个(玉米须子不要扔掉),放入锅内煮5至8分钟后,捞出玉米及须子,将水倒入干净的容器内,加入白糖1两,冷却后即可。

自制以上饮品时要注意,原料要新鲜,加工前要清洗干净,以防饮品被细菌污染;饮品在携带过程中,要把容器密封,以防被灰尘及苍蝇污染;饮品的制作要适量,不要过多,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饮品过夜后容易变质。

老人夏日避暑宝典

1、养神

天一热人就容易烦躁不安,所以首先要让自己平静下来,神清气爽,心境恬静。切不可紧张焦虑、急躁激动,以免心火内生、以热助热,故民间有“心静自然凉”之说。老人还应避免剧烈的体力劳动和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

2、养脾胃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相对较低,加上炎热出汗又使胃肠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夏季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现象。因此,老年人夏季应以清淡质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为主。少吃油条、烤饼、肥肉等厚味之物,以防生痰、生热、生湿。可多吃绿豆、荷叶、金银花粥,既可清热除烦、解暑降温,又能及时补充因出汗而消耗的水分,以减低过高的血黏度。切记不要过食生冷食物,因老年人脾胃虚弱,冷饮吃得太多,胃肠会受到大量冷食刺激,就会加快蠕动,直接影响人体对食物的吸收,甚至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此外,夏季食物易于腐败变质,故必须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剩菜剩饭必需放在冰箱里,如果变馊腐坏坚决不吃,严防“病从口入”。老年朋友在夏季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天然苦味食品的摄入,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绿茶等,可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勤换内衣:老年人在夏季应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汗腺通畅。

3、科学、积极地休息

清晨空气新鲜,应早睡早起,到室外适度活动,有利于提高机体调节功能,增强对热的耐受力。夏季日长夜短,老年人往往因睡眠不足而精神疲惫、头昏脑涨,为保持精力,宜坚持午睡,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1小时左右,居室内要注意适度的通风和降温。夏天暑热外蒸,毛孔开张,机体容易感受风寒侵袭,所以不可夜宿露天,乘凉也不宜太晚,以防暑湿感冒。

4、减少外出

夏日里,老年人应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一般来说,晴日里,上午九点以后就不宜外出了。如必须外出要注意遮阳,防止出汗过多,以免造成体液减少,血液浓度增高,诱发血栓。衣服的颜色要浅,通风散汗性要好,最好是轻、薄的棉纺织品。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老人更应待在相对凉爽的屋子里,少到阳光直射的地方,出汗后要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还应备一些清热解暑药。

总之老年人要把握环境平衡,随着自然环境、气候、万物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做到“人与天调”,自然就能消除百病,平安度夏了。

孕妇健康避暑指南

一、孕妇夏季饮食的注意事项

1、准妈妈不宜吃冰淇淋

①有的妇女怀孕后由于内热喜欢吃冷饮,这对身体健康不利。孕妇在怀孕期胃肠对冷热的刺激极其敏感。多吃冷饮能使胃肠血管突然收缩,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甚至引起胃部痉挛,出现剧烈腹痛现象。

②孕妇的鼻、咽、气管等呼吸道黏膜通常充血并有水肿,倘若大量贪食冷饮,充血的血管突然收缩,血流减少,可以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令潜伏在咽喉、气管、鼻腔、口腔里的细菌与病毒乘机而入,引起嗓子痛哑、咳嗽、头痛等,严重时还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导致扁桃体炎等。

③胎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有人发现,腹中胎儿对冷的刺激也很敏感。当孕妇喝冷水或者吃冷饮时,胎儿会在子宫内躁动不安,胎动会变得频繁。因此,孕妇吃冷饮一定要有节制,切不可因贪吃冷食,而影响自身的健康和引起胎儿的不安。

2、喝点茶,可以解渴

茶叶,含有茶多酚、芳香油、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但各种茶所含成分不同,绿茶含锌量极为丰富,而红茶的浸出液中含锌量则甚微。锌元素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专家认为喜欢喝茶的孕妇可以适量喝点淡绿茶,淡绿茶对加强心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预防妊娠水肿、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是大有好处的。

饮用淡绿茶对孕妇对胎儿有益,但绿茶中也含有鞣酸,也会妨碍铁的吸收。因此孕妇在饭后1小时再饮用淡绿茶,就不会影响铁的吸收了。没有饮茶习惯的孕妇最好喝点富含维生素C的饮料,因为维生素C能帮助铁的吸收,还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注意:孕妇如果喝茶太多、太浓,特别是饮用浓红茶,对胎儿就会产生危害。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饮茶过多会刺激胎儿增加胎动,甚至危害胎儿的生长发育。茶叶中含有鞣酸,鞣酸可与孕妇食物中的铁元素结合成为一种不能被机体吸收的复合物。孕妇如果过多地饮用浓茶就有引起妊娠贫血的可能,胎儿也可能出现先天性缺铁性贫血。

3、吃些瓜果,孕期更健康

在闷热的季节里,孕妇补充水分和盐并注意休息是极为重要的。单纯补充水分只能解渴但不能解暑,过多摄入盐,可以抵抗中暑但不能解渴,因此,孕妇适当多吃一些瓜果既可以解渴又能解暑,西瓜、冬瓜、菜瓜、香瓜、黄瓜等均可食用。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水分和丰富的电解质,对孕妇和胎儿安全度夏大有好处。

二、孕妇避暑营养食谱推荐

1、海米冬瓜汤:

冬瓜含有充足的水分,具有清热毒、利排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等功效,是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海米是钙的较好来源。在孕晚期,准妈妈可多吃冬瓜和海米,既可去除孕期水肿,又可补充钙质。

2、翡翠奶汁冬瓜:

西兰花其食用部分为绿色幼嫩花茎和花蕾,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营养成份位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皇冠”。西兰花口味超群,脆嫩爽口,风味鲜美、清香,可热炒、凉拌、做汤,是蔬菜中的精品。冬瓜含蛋白、糖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粗纤维和钙、磷、铁,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冬瓜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

3、西红柿蛋汤:

对于夏季胃口不好的准妈妈来说,不妨将一些水果入菜来增强食欲,除了西红柿,菠萝、柠檬、柳橙都适合作为烹煮食物的原料。如果喜欢,也可以加醋以增添菜色美味。

4、酸奶奇异果汁

材料:奇异果2个、酸奶250克

做法:奇异果削皮切块;将奇异果、酸奶放入果汁机中,搅拌匀浆即可。

5、芒果柳丁苹果汁

材料:芒果半个、柳丁1个、苹果半个、蜂蜜1匙

做法:

①平放芒果沿中间稍上(顺芒果核)切开,取上块,用水果刀在果肉上划若干交叉线,抓住两端翻面,取出芒果果肉块;

②将苹果和橙肉瓣切块,放入果汁机中

③加入150毫升纯净水,搅拌30秒左右;3。搅拌完毕后,加入蜂蜜,即可食用。

三、喝绿豆汤不如喝红豆汤

吃大豆制品或服用大豆提取物,都能对女性产生影响。终生吃大豆的日本妇女更少发生潮热。即使是年过50且从来不爱吃大豆的妇女,现在吃大豆仍不算太晚,对防止更年期潮热还有一定帮助。

一到夏天,准妈妈们更是酷热难当,为了解暑补水,一些孕妇整天抱着绿豆汤喝,但又担心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孕妇可以喝绿豆汤,但别放太多糖。

其实准妈妈喝绿豆汤的确是解暑的好办法,可以少量喝些,但不适合长期喝。因为绿豆属阴,对于那些性冷脾弱的准妈妈来说不适合长喝。最好在煮绿豆的时候,加些红豆大枣一起煮,这样可以补气养血。绿豆汤里别放太多糖,以免产生妊娠高血糖症。

另外,就夏天孕妇解暑来说,喝绿豆汤不如喝红小豆汤,因为红小豆汤可以利尿,可消除孕晚期的腿肿。

四、孕妇避暑这些东西千万不能用

1、人丹:孕妇禁用

人丹是种中成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所以也是消暑小能手啦。那么孕妇能不能用呢?人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脑、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罗勒油。

不过,有专家表示,在轻微中暑阶段,孕妇可以吃些人丹解暑,但在怀孕三个月内最好不要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2、清凉油:孕妇慎用

清凉油中含有樟脑、薄荷、桉叶油等成分,樟脑经过皮肤或呼吸道,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清凉油能醒脑提神,我们如果晕车、头痛,或者被蚊子叮咬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想到它。那么,孕妇中暑的话,能不能涂抹清凉油呢?

其实,孕妇是不宜经常涂清凉油,否则会影响到胎儿。如果准妈妈在怀孕的头3个月内经常使用清凉油,樟脑就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作用于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胎儿死亡。

3、 十滴水:孕妇忌服

十滴水成分中,不仅有樟脑会对准妈腹中的胎儿造成困扰,准妈妈吃了以后,容易消耗肠道水分,使胃腺体分泌减少,造成肠道干燥、便秘。

孕妇肠道发生秘结后,使腹压增加,压迫子宫内的胎儿易造成胎儿不安、羊水早破,甚至导致自然流产、早产等不良后果。

4、 风油精:孕妇“不宜”

风油精也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牙痛、中暑头晕等不适。但是由于它的成分中也有樟脑、所以与清凉油一样,孕妇不宜。

据悉如果孕妇常常涂风油精,有可能会引起胎儿宫内窒息。此外,成分中的“丁香酚”会让风油精有一种丁香气味,容易使部分孕妇产生呕吐反应。

如何给爱车降温

第一招:开关车门

这个方法最为简单实用,先把驾驶室一边门的车窗摇下,然后把副驾驶室位置的车门反复开关10次。2分钟之内,车内温度就能下降近10℃。

原理:原理和空调类似,因为热空气浮在冷空气上,开关门把大量低于车内热空气的冷空气带入,反复十次,加强了车内和车外空气流通,使热空气快速排出所以降温很快。

温馨提醒:打开主驾车门只需摇下副驾车窗即可,这样的效果要好于全开车门,这样也可以防止车门铰链生锈。

第二招:喷水降温

准备一个喷壶,装入四分之三水,倒入20毫升左右酒精,车门打开后,快速喷几下,然后关闭车门,不要开车窗。一两分钟后,车内温度就会降下来,这时进入车厢就舒服多了。

原理:酒精和水都是吸热的。车主不妨在车内准备一个喷雾的小瓶子或空的喷发胶瓶子,按照酒精和水1∶10的比例调配装瓶即可。

温馨提醒:酒精气味在几分钟内就会消除。另外,100%纯酒精的燃点是75℃,浓度越低,燃点越高。浓度75%的药用酒精,按照1∶10比例兑水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着火的。

第三招:涂“防晒霜”

即便看不出爱车在暴晒下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也要给爱车涂上一层“防晒霜”。一般在夏日里对车辆外部的防护是给爱车封釉。封釉即给车涂上一层含紫外线反射剂的高分子结构漆面护理剂,降低阳光直射对爱车的损害。

原理:用肉眼看起来光洁的汽车漆面,其实里面存在着很多的漆孔,汽车封釉,不仅要完全填满这些用肉眼看不见的漆孔,而且还要在汽车漆面表层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衣”,达到防晒目的。

温馨提醒:这种防晒成本较高,一般一次需要300元钱左右,如果不洗车,防晒效果可以坚持三到四周。

第四招:撑遮阳伞

车主在停车时不仅要考虑交通方便等问题,还要考虑到尽量防止车辆在烈日里暴晒的问题,尽量把车停放在阴凉通风处。同时,在夏天洗车时,可以常常清洗一下水箱,可去除附着在上面的杂物,这样发动机更容易散热。专家建议,给爱车准备一把防护伞遮阳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原理:遮阳板通常用锡箔制成,可折叠。其材质多具有很好的反射作用,能挡住80%的太阳强光,使用它不至于使您进入车内时有灼热的感觉。只要打开遮阳板,把吸盘吸在玻璃上即可,价格通常在20元左右。

温馨提醒:遮阳板适用于在室外短暂停车者,停车后,需要把遮阳板搁置在前后挡风玻璃内侧。

此外,除了之前介绍的方法,还有一项零成本的降温方式。车主停车后,如果不想再次开车时车内如火烤,可以考虑给四个车窗各留1~2厘米的缝隙,方便空气流通,再次开启时,车内就不会像平常紧闭的时候那么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