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肇庆概况
来源:【肇庆中青人才网】 日期:2013-08-31 浏览

肇庆概况


1、肇庆简介

肇庆市管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个县级市,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个县和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368万人。其中,肇庆市区常住人口38万人。

肇庆市座落在广东省的中西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居西江的中下游。肇庆位于北纬2245 --- 2424分,东经11120 --- 11252分之间;肇庆面向穗港澳,背靠大西南,是粤西与珠江三角洲的交汇处,是粤港澳通往广西、云南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市区距广州90多公里,距深圳200多公里,距澳门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0海里,火车和快船四小时可直达香港。

肇庆市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地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2.10,因而冬不见雪夏不见酷.肇庆物产资源丰富,到目前止,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主要有黄金、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等,其中黄金产占全省的八成以上,河台金矿年产黄金过万两,素有“北有烟台、南有河台”之称。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再造了一个“夜星湖”。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设立“人和生物圈”定位研究站;是一个集游览、避暑、科研和宗教于一体的著名圣地。

肇庆

此外,封开县的龙山、德庆县的悦城龙母祖庙、四会的贞山和怀集的燕岩等风景名胜都久负盛名。随着由七星岩、鼎湖山、悦城龙母祖庙、龙山、贞山组成的旅游大环线的开通,使来肇庆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年都有约40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肇庆市盛产稻谷、优质水果、食用菌等出口创汇的“三高”农业产品;有松香、桂皮、桂油、樟脑等松脂深加工产品;有丰富竹、木深加工系列产品。还有美食果蒸、莲藕、剑花、肇实、紫背天葵等土特优产品和传统实用工艺品、全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

2、肇庆气候

北回归线横贯肇庆中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o1月份平均气温127月份平均气温287o。怀集县北部山区冬季可见霜雪。年均降雨量约1650毫米以上,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无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对农业生产不利。

3、肇庆地貌

肇庆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至四会、高要河谷平原地区海拔仅510米。北部怀集县与阳山县交界的大稠顶海拔1626,为全市最高峰;其次为怀集县东北部的望军山,海拔1611。全市形成山地、盆地、丘陵、冲积平原等形态相间分布的山区地貌,多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总面积的19%。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北部和西部的广宁、怀集、封开、德庆等县,其间分布若干盆地,如怀集梁村盆地、高要盆地等。河谷平原分布在东南部的四会、高要、鼎湖、端州等市(),为珠江三角洲平原西北边缘。岩溶地形发育较好,形成石林、溶洞、孤峰等地貌,如肇庆市区的七星岩、怀集县的燕岩、封开县的白石岩等。

4、肇庆旅游

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首批对外开放旅游的甲类地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甚多。星湖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首批国家4A级景区和首批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之一,又是全国首个荣获IS014000国家示范区。星湖风景名胜区由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大景区组成,景区面积195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燕岩(怀集县)和龙山(封开县)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已形成以七星岩和鼎湖山为中心,连接四会贞山、广宁竹海大观、怀集燕岩和世外桃源、封开龙山和天下第一石、鼎湖葫芦山和九龙湖、德庆盘龙峡和龙母祖庙、高要广新生态园的“千里旅游走廊”。“梅庵香雪”、“宋城揽古”、“星岩烟雨”、“鼎湖幽胜”、“江楼浩气”、“牌坊夜韵”、“江堤塔影”、“峡砚清风”是肇城八景。全市有重要文物景点360多处,其中梅庵、德庆学宫、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德庆悦城龙母祖庙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崇禧塔、包公井等22个。两广第一状元莫宣卿、唐代文学家李邕、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众多历史人物曾在肇庆留下足迹。

肇庆

5、肇庆交通

肇庆市是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枢纽,水陆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国道321(广州至成都)324(福州至昆明>横贯市域。境内公路交通以肇庆市区为中心,可达全市各县()区、乡镇。至2003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80373公里,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41公里;经广肇高速公路,l小时可达广州。广()()铁路穿越四会、鼎湖、端州、高要等市(),使全市与与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大西南各省乃至全国直接沟通;辖区内有铁路正线815公里,沿线有大沙、鼎湖、肇庆、高要等8个站。内河运输以西江干流为主,河段总长218公里,被称为“南国黄金水道”,可连接贺江、新兴江、绥江等;航道可达广州、佛山、江门、梧州、香港等地。主要港口有肇庆港、德庆港、封开港和怀集港,包括各类码头、泊位72个。火车、快船4小时可直达香港。

6、肇庆历沿改革与今天

肇庆,古称端州,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肇庆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草木丰盛,物种繁多,十分适宜人类居住。最早建县是四会,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北宋时称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隋朝后,这里曾成为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今天,肇庆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政府市领导班子提出打造“一主两翼”三大平台,引领肇庆特色的新型城市化,把肇庆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我省接通北部湾经济圈和东盟自贸区的重要节点。  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复兴、国家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向内陆纵深发展,肇庆正在成为大西南对接珠三角多种交通通道的枢纽节点。肇庆东站正加快建设,建成之后可使肇庆新区成为枢纽门户功能最集中的地方,既可以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也更加便利地加强与大西南的联系,充分集聚利用贵州和广西等西南地区的发展资源。

广佛肇高速、广佛肇城际轨道、鼎湖大道、阅江大桥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正加快建设,一批新交通项目也在积极谋划。全面推进肇庆新区建设也提上日程,11个重点项目年内全面动工,尽快进入建设高峰期;端州区正协调推进“一江两岸”对接发展;鼎湖区加快与肇庆新区一体化互动发展;四会市正加快“两城三基地”建设等,共同为把肇庆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