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他们走在创业路上城区80后青年创业现状调查
来源:【肇庆中青人才网】 日期:2013-04-02 浏览
连日来的大雨,令肇庆城区的街道冷清了不少。这天晚上,阿斐照常来到芹田路一间主题咖啡店忙活。出生于1985年的阿斐,是一名典型的80后,戴着黑色眼镜、斯文干练的他,在白天是一名在银行工作的白领,而到了晚上,就是这家咖啡店的老板。“虽然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仍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路”。对于自己“双重身份”的由来,阿斐如此解释。

     在城区,活跃着一批与阿斐类似的80后,他们早已走出大学校门,正在社会上摸爬打滚。然而,出跃繁荣的城市经济,为他们的“梦”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土壤。

  
   1、为理想和兴趣,他们走上创业路

  与前人生存型创业不同,当今城区这群80后“老板”大部分属于机会型创业。较为稳定的物质环境,现代化的精英教育,资讯发达的信息便利,令他们的创业添上了不少个性化的理想色彩。  

    “我觉得,这一代的年轻人创业,不只是为了财富,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在体育中心南门附近经营着一家美容店的阿琪,外形娇小,声音甜美,大学毕业前曾在几家单位实习过,“朝九晚五,自己的工作是被动安排的,有点为他人‘作嫁衣’。”对这段不长的打工生涯,阿琪作出了这样的总结。

  联系客户、上培训课程、搞推广营销……每天一睁开眼,阿琪的脑子就开始高速运转,“就连在吃饭的时候都在想着如何去挣钱。”阿琪笑着说。

  “创业虽然辛苦,但再辛苦都是为自己积累,是在为自己树立个人品牌。”大学毕业不久,阿琪便全职创业,经过数月后市场磨合和经营策略的调整,她的美容店已走上了平稳发展的轨道。

  与阿琪不同,前文提到的阿斐,他最初的创业更多地带着个人兴趣。“我自小喜欢日本动漫,梦想着开一家带有动漫元素的小店,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在这家以日本漫画女仆为主题的咖啡店里,接受采访的阿斐表示,可以将自己的梦想通过创业来实现,是一种幸运。

  从共青团肇庆市委员会青年创业贷款项目负责人和多名受访者中了解到,目前城区80后创业者主要集中在服务零售行业,以开小型的店铺、公司、工作室等为主,规模较小,前期投资数额大都在10万元以下,起步资金通常靠个人储蓄和家人支持,部分来自政府或商业银行的贷款。

    
2、服务群体趋年轻化和个性化

  年轻一族创业,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带动一批人就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团市委青年创业贷款项目有关负责人认为,80后创业群体有着较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  

     具体表现之一,便是其更贴近年轻人的消费市场,服务的人群年轻化和个性化,带有强烈的追求个人生活品味的消费特点。

  阿Lok今年28岁,在城区豪居路开了一家20多平方米的自行车店,卖的是一款俗称“死飞”的自行车。

  “这款车名字不好听。而且又没有刹车配件,有点危险,太潮了,家里人担心销路不好。”阿Lok多年来混迹在本地的自行车圈子里,虽然家人反对,但他认为“‘死飞’在珠三角地区卖得很火,相信这股风潮迟早会刮到肇庆。”

  就目前来说,阿Lok的判断是对的。自去年7月开张以来,本地中学和大学群体里的“死飞”粉丝,成为了阿Lok店铺的主要消费群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现在店铺每月都能收支平衡并有盈利。

  阿斐经营的主题咖啡店,其消费群体同样以80后年轻人和90后学生为主。而类似的咖啡店、桌游店、清吧等,近一两年在城区突然增多,民族风、怀旧风、休闲风,主题不一,但针对的都是追求小资情调和生活品味的年轻白领群体。这些店铺的背后,大都是深谙年轻群体消费心理特点的80后老板在运作。

  除了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个性化外,80后在创业时更注重群体的力量,注重信息的交流和人脉的建立,互相“抱团取暖”。

  阿鹏是8090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家本地非盈利性的俱乐部,成员近500人,聚集了本地数十名年轻创业者。阿鹏说:“俱乐部成立的目的,就是为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交流平台,通过户外拓展、讲座培训、郊游聚会等,让大家资源共享,跨界交流,探索出一条属于年轻人的成功之路。”

   
  3、急于求成,性格弱点成“拦路虎”

  如前人一样,这批年轻的创业者同样面临着资金、客源、经营管理等困难和挑战,稍有不慎,创业之路往往就会以失败告终。相对于客观因素,因大环境和家庭教育而形成的某些心理和性格弱点,则有时会成为80后成功创业的最大主观障碍。 

    2010年,王瑜在天宁北路的新一佳商场里开设了专门售卖运动服的店铺,但在辛苦支撑了半年后,她选择了关门结业。

  “一个月都卖不了两件衣服,到最后共亏了差不多6万元。”王瑜总结这次的创业经历,认为选址不当、服装品牌单一、目标群体定位尴尬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缺乏市场经验、资金周转不灵、客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属于客观困难,那么因大环境和家庭教育而形成的某些心理和性格弱点,则有时会成为80后成功创业的最大主观障碍。

  “大多数人急于求成,缺乏勤俭致富的意识,更多地是属于享受型创业。”团市委负责青年创业贷款项目的负责人,在接触了多名80后年轻创业者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这位负责人分析,与80前的人不同,这一代的年轻人成长环境已大大改善,没经历过艰辛和困苦,参与能力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差,往往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远规划。

  “结果就是在创业过程中想法多变,怕失败,还好面子,对公司外表形象的追求高于公司的盈利所得。”这名负责人举了个例子,“像开一家小型公司,装修要高档,每个房间都配空调,装上耗电的霓虹灯装饰,还要配小汽车,起点要求高,债务压力大,每个月挣回来的钱还不够支付油费、电费,这样的高成本、享受型创业,能不失败吗?”

  受访的多名创业者也认同上述负责人的观点,他们觉得,部分人创业属于心血来潮,纯粹是为了兴趣和爱好,对创业的艰苦程度认识不足,加上意志薄弱,没用心去做,很容易就倒在了路上。

   
  4、1.36亿贷款扶持青年创业

  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梦想,我市推出了多个青年创业贷款项目,近3年来累计贷款总额达到了1.36亿元。 

  “脚踏实地,勤劳节俭,这些是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团市委负责青年创业贷款项目的负责人认为,农村青年的隐忍和坚持,刻苦和坚韧,令他们创业成功的几率更大。他建议:“城市的年轻人应多向农村青年学习,践行‘节约型创业’,务实专注,必有回报。”

  而为了帮助市内更多的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我市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支持工作。2006年,团市委设计了以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主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项目,并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联合农业银行肇庆分行、省农信联社肇庆办事处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肇庆分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了贷款额度从3000元到500万元的8种青年创业贷款产品。而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划拨了专项资金,作为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贴息资金。

  到目前为止,我市3年来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300多笔,合计1.36亿元,其中,已录入数据管理系统的城市青年小额贷款200笔,共计贷款金额1002.5万元,带动就业785人。

  今年,团市委将农村青年创业贴息贷款的额度范围从原来的5000至3万元,调至3万至5万元,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

来源: 西江日报